科技日报南京4月10日电 (记者崔爽)今年被认为是5G毫米波商用元年,我国首次实现了毫米波在大型赛事的规模应用,让这一技术概念走入大众视野。与此同时,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6G对性能、功耗、成本的优化备受关注,面向6G的毫米波已开始研究。4月10日,在2025全球6G技术与生态大会开幕式上,《6G非对称毫米波太赫兹大规模阵列架构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提出,非对称全数字大规模波束成形架构是支撑6G高速率愿景的核心路径之一,也将成为6G核心候选技术之一。
“毫米波与太赫兹是无线通信、雷达、制导、遥感、智慧交通、射电天文等领域的共性使能技术。在移动通信的演进历史中,5G第一次将毫米波列为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已开始商用。面向6G时代的超高速率需求,为适应未来6G通信与感知的需求,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洪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但频段高、路径损耗大、器件复杂度高、成本与功耗问题突出,需通过大规模阵列技术实现能量聚焦与空间复用。
洪伟介绍,面向无线通信的非对称毫米波太赫兹大规模阵列架构,其核心设计理念在于基站侧采用大规模发射阵列与小规模接收阵列,终端侧保持对称或非对称配置。相较于传统对称架构,非对称设计可在性能与功耗、成本间实现平衡。
室内外试验验证表明,非对称架构在传输速率、每比特能耗等方面都有更好表现,在高清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具有商用潜力,可为未来超高速无线通信提供技术储备。
另外,毫米波太赫兹频段作为6G的重要拓展方向,其芯片与传输技术取得显著突破。“近年来,国内外在毫米波太赫兹技术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基本形成了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可实施技术体系。”洪伟说,鉴于毫米波与太赫兹的海量频谱资源以及芯片和系统新架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在6G中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谈及未来应用场景,洪伟表示,毫米波太赫兹大规模阵列架构的先期研究已得到众多企业的参与和广泛关注,后期会将该架构作为物理层的核心架构之一,积极向国内外6G标准化组织提交标准化建议。
0 条